首页 > 文学月报 > 文化 > 正文

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让人才培养扎根在中国大地上

2021-11-24 17:47:35 来源:中国青年报

发挥制度优势,让人才培养扎根在中国大地上

教育部始终坚持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,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。首先是把准政治方向,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牢记“国之大者”,胸怀“两个大局”,在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、系统谋划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上干实事求实效,让党旗始终在育人一线高高飘扬。

其次是坚持立德树人。教育部持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,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,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,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、理论性和亲和力、针对力。深化课程思政,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课同向同行。健全教材建设和管理制度,充分发挥教材培根铸魂、启智增慧作用。

第三是发挥制度优势,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制度自信,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、加快推进“双一流”建设,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

贯通“培养链”,构建人才培养体系

教育部正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,以超常规培养拔尖学生为重点,全方位谋划、全要素改革、全周期支持、全链条衔接,打造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新格局。

首先是贯通“培养链”。教育部提出推动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要在基础教育阶段、高等教育阶段、职业发展阶段进行有序衔接,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,扩大基础学科生源基础,探索学生毕业后发展的长周期支持。

其次是搭建“立体网”,注重人才培养的整体性,对人才培养的选拔、培养、评价、使用、保障等关键环节进行全面设计;注重人才培养的系统性,深化专业、课程、教材、教法等关键要素综合改革;注重人才培养的协同性,充分调动学生、教师、管理人员等各方面积极性。

第三是构建“金字塔”,强调要科学确定基础学科培养规模和布局结构,分类推进基础与应用人才培养。坚持“夯实塔基”与“构筑塔尖”相结合,在提升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,采取建立拔尖学生培养“特区”等方式,超常规培养基础学科人才。

“破五唯”,创新人才培养机制

目前,教育部正围绕人才的选拔、培养、评价等关键环节,推进深层次改革,加强针对性引导,为有志向、有志愿、有志趣投身基础研究的拔尖学生畅通成长渠道。

首先是改革选拔机制,为拔尖学生脱颖而出“设通道”,教育部实施了“强基计划”,聚焦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专业,在36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改革试点。同时探索顶尖人才选拔培养模式,在北大、清华设数学“英才班”,指导清华实施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。

其次是创新培养机制,为学生多样化培养“留空间”。教育部正在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,深化书院制、导师制、学分制改革,吸引优秀学生投身基础学科。已经启动的“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行动”,正在倾斜支持数学、物理等学科,与此同时构建学科建设、研究生培养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协同机制。

第三是完善评价机制,推进人才培养评价“破五唯”。教育部落实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》,正在建立符合基础学科特点的评价制度,科学设立评价指标,探索开展多主体、中长期评价,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、创新能力、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价,以评价改革牵引人才培养综合改革。

汇聚支持合力,强化人才培养保障

为更好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,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,教育部正在3个方向上发力。

首先是建强教师队伍,加大对基础学科人才的支持力度,长江学者、教学名师等人才计划均向基础学科倾斜。

其次是加大经费投入,建立国家、地方、学校、社会多元投入机制,优化经费支出结构,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提供稳定的经费支持,研究提高基础学科生均拨款标准,加大优秀学生资助力度。

第三是搭建成长平台。教育部实施了“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”,布局建设前沿科学中心,推动建设基础学科国际学术交流中心,并构筑产学研融合的创新生态和育人生态。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樊未晨)

上一篇:山东省医学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发布 公费医学生可报考全日制研究生
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推荐阅读